投资人眼里,什么样的技术最具投资价值?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的过程中,技术如何落地行业、真正产生回报?新兴产业的投资除技术之外,还需要关注什么?
2022 IDEA大会上,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厉伟、沄柏资本创始人鲍毅、深圳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新建,共同出席了由IDEA研究院首席发展官王丹薇主持的 “新兴产业的投资之路”圆桌论坛,结合各方在一级市场的投资经验,从技术、趋势、人才和环境等角度分享了新兴产业的新思路。
2022 IDEA大会「新兴产业的投资之路」圆桌现场
技术创新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力,颠覆式技术创新更是催生新兴产业的直接动力。依靠技术单点突破带来产业兴起和发展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趋势是,基于创新生态视角思考产生的融合性技术创新、应用以及产业化发展。
正如IDEA研究院创院理事长、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在2022 IDEA大会上提出“创新曲线”时所言,“创新至少是有三个层次的,第一个层次是科技的创新;第二个层次是产品的创新;第三个层次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这都非常重要。但是科技的创新是最根本的、最颠覆的。科技创新这件事情离不开资本,要创新,就要投入,就需要资本。”
沈向洋在2022 IDEA大会现场提出“创新曲线”
什么样的技术创新最具投资价值?
“拥有参考系的技术更容易获得投资。”厉伟指出,“技术创新更多是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而做投资或者做企业,一定要尽可能仿制别人已经走过的路。我们通常看一项技术,能不能转化成未来的产业,首先要看它跟什么更像。这样不仅教育成本低,也能够依据参考系的发展过程,计算出新技术的投资回报周期。”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看投资环境,投资人要根据环境选取更具确定性的技术。鲍毅表示,“数字科技革新时代,科技投资不再单纯是一个产品导向、商业模式导向的事情,更多是基于基础型研究的投资,具备壁垒高、风口快、周期长三个特点。投资核心还是回报导向,各个资本在技术创新的不同阶段扮演着不同角色。”
投什么方向?还是要看势。李新建认为,“投资就是投势,社会往哪个方向发展,科技往哪个方向发展,国家战略需要什么,这就是投资投势。不管是什么创新,只要符合国家战略、社会发展,就是我们应该去培育和投资的对象和方向。”
势在哪儿?厉伟从当下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提出了三个方向:
第一,保障中国数字经济安全的硬科技;
第二,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的精准疫苗;
第三,能够掀起能源新革命的碳中和材料。
在鲍毅看来,投资要看势,意味着“从不确定性里找确定性”。“现在的中国,什么是确定的?一是国家要更安全,数据安全、技术安全。二是科技一定要发展,我们一定要独立自主。三是中国从最早的廉价劳工输出到自然资源输出,到基础建设输出再到优秀的产品输出,以及商业模式输出。接下来一定是技术产品输出,直到技术标准输出。这才是真正的伟大复兴,科技标准和科技生产力的输出,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确定性。”他同时提到,中国积累了一大批人才资源,从人口红利转变为工程师红利,也是面临不确定世界的一大确定性。“我们这些年积累下来最强的东西是这一批科学家、技术人、企业家。最后是强大的供应链、产业链。沿着这些方向做投资不会错。”
投资是投势,也是投人。创业者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让投资者青睐有加?
除了普遍要求的创业者本身性格要过关,要具备不屈不挠的坚韧精神外,李新建针对科学家和企业家两个身份特点提供了一个新视角,“科学家往往是撞破南墙不回头,但企业家往往会在考虑很多因素的基础上,相互妥协。创业者应对不同困难、不同社会环境的应急性和灵活性很重要。创业者一开始可能是科学家的逻辑,讲求创新精神,从基础创新到使命驱动的环节,我一定把它做出一个技术、一个产品,但到后面做成企业家或者创业者的时候,应该要有所调整或者改变。”
鲍毅认为,“企业家跟科学家的差别还体现在scope上,科学家是工者,一个专业上的千雕万琢。企业家更多是一种精神。有的科学家可以是伟大的企业家,但有些科学家是做不了伟大的企业家。我们这些所谓有价值的资本,没有钱是万万不能,但光有钱也没有用。我们希望在他们从科学家蜕变成企业家的过程中形成一些助力。”
鲍毅进一步解释了这种助力,“我觉得是帮助他们找到或者是逐渐地培养出三种核心素质。第一是格局,今天的科技投资是复合型的,它不再局限于单一赛道。以光刻机科技为例,一张小芯片,从材料学到光学,需要足够大的格局承载使命,带领伙伴,去产学研投、境内境外合作。第二是视野,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看到的是一个科技成果的出现,但成为企业家以后就要看得更远,看到这个产品的市场、资本在哪,国家的大政方针和世界科技趋势如何。只有具备这样的视野,才能‘从一朵花到一整个花园’,成为平台甚至生态。第三是坚持,做一个企业家、创业者,一定要有九死一生、誓死不归、舍弃一切的精神。如果一遇到困难,就想着‘我还可以回去教书’、‘明天就去大公司’,有这样的想法是无法成功的。你需要带领我们,你需要披荆斩棘,你需要看到最远的地方,带着所有人去到哪里,包括跟随你、伴随你成长的资本。”
“创业是团队行为”。厉伟从团队的角度分享了自己对科学家精神和企业家素质的理解,“我们经常把团队简单分成三角形,在三个点上发力。第一个突破点是左边这个有棱有角的角,表示创新,创新一定是有棱角的、敢于突破的、是不守规矩的。第二个支撑点是团队,在画图的时候我们通常用一个圆来代替,圆的特点是同等面积周长最短,象征着我们是不是花了最少的成本把人才拢在一起。这两个点要汇到最终点上,是领导者,画图时用圆角的方形表示。方形象征领导者要横平竖直,坚守原则和底线。圆角象征着领导者要足够包容。这个三角组成了一个团队,支撑起整个企业或产业。”
创新创业的热土,为什么会是在深圳?站在技术创新、大势与人才的交汇点,答案呼之欲出。
李新建认为,“我觉得深圳最吸引人的是开放包容的心态和市场化服务的意识,在各大城市中首屈一指。另外是创新的营商环境,吸引了大量科学家创业者到深圳来展业、创业。”
“深圳的包容开放性让许多不可能成为了可能”。在鲍毅看来,“深圳是一个立体的存在,它让你能够把使命型、情怀型以及务实型、回报型等多种产业项目结合在一起,通过它高效、包容、开放的环境去‘百鸟朝凤’,朝的是科技发展的‘凤’,朝的是伟大复兴的‘凤’。”
“一个好的idea就像一颗种子,种子发芽需要水分,需要呵护,防止它被虫子咬掉,过程中还要修枝,到后面如果有些时候还需要嫁接,这些都需要不同时段的人,最终还需要人才帮他把果子卖出去。这意味着这个大环境要适度的风调雨顺。” 厉伟用种子类比企业,形象地回答了“为何是深圳”这一问题,“深圳政府自己会调节气候,企业需要的时候它下雨灌溉、刮风授粉,要结果的时候帮你施肥。深圳政府已经可以说是国内‘小气候’管理得最成熟的政府,这就是深圳吸引人的地方。”
投资人眼里,什么样的技术最具投资价值?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的过程中,技术如何落地行业、真正产生回报?新兴产业的投资除技术之外,还需要关注什么?
2022 IDEA大会上,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厉伟、沄柏资本创始人鲍毅、深圳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新建,共同出席了由IDEA研究院首席发展官王丹薇主持的 “新兴产业的投资之路”圆桌论坛,结合各方在一级市场的投资经验,从技术、趋势、人才和环境等角度分享了新兴产业的新思路。
2022 IDEA大会「新兴产业的投资之路」圆桌现场
技术创新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力,颠覆式技术创新更是催生新兴产业的直接动力。依靠技术单点突破带来产业兴起和发展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趋势是,基于创新生态视角思考产生的融合性技术创新、应用以及产业化发展。
正如IDEA研究院创院理事长、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在2022 IDEA大会上提出“创新曲线”时所言,“创新至少是有三个层次的,第一个层次是科技的创新;第二个层次是产品的创新;第三个层次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这都非常重要。但是科技的创新是最根本的、最颠覆的。科技创新这件事情离不开资本,要创新,就要投入,就需要资本。”
沈向洋在2022 IDEA大会现场提出“创新曲线”
什么样的技术创新最具投资价值?
“拥有参考系的技术更容易获得投资。”厉伟指出,“技术创新更多是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而做投资或者做企业,一定要尽可能仿制别人已经走过的路。我们通常看一项技术,能不能转化成未来的产业,首先要看它跟什么更像。这样不仅教育成本低,也能够依据参考系的发展过程,计算出新技术的投资回报周期。”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看投资环境,投资人要根据环境选取更具确定性的技术。鲍毅表示,“数字科技革新时代,科技投资不再单纯是一个产品导向、商业模式导向的事情,更多是基于基础型研究的投资,具备壁垒高、风口快、周期长三个特点。投资核心还是回报导向,各个资本在技术创新的不同阶段扮演着不同角色。”
投什么方向?还是要看势。李新建认为,“投资就是投势,社会往哪个方向发展,科技往哪个方向发展,国家战略需要什么,这就是投资投势。不管是什么创新,只要符合国家战略、社会发展,就是我们应该去培育和投资的对象和方向。”
势在哪儿?厉伟从当下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提出了三个方向:
第一,保障中国数字经济安全的硬科技;
第二,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的精准疫苗;
第三,能够掀起能源新革命的碳中和材料。
在鲍毅看来,投资要看势,意味着“从不确定性里找确定性”。“现在的中国,什么是确定的?一是国家要更安全,数据安全、技术安全。二是科技一定要发展,我们一定要独立自主。三是中国从最早的廉价劳工输出到自然资源输出,到基础建设输出再到优秀的产品输出,以及商业模式输出。接下来一定是技术产品输出,直到技术标准输出。这才是真正的伟大复兴,科技标准和科技生产力的输出,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确定性。”他同时提到,中国积累了一大批人才资源,从人口红利转变为工程师红利,也是面临不确定世界的一大确定性。“我们这些年积累下来最强的东西是这一批科学家、技术人、企业家。最后是强大的供应链、产业链。沿着这些方向做投资不会错。”
投资是投势,也是投人。创业者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让投资者青睐有加?
除了普遍要求的创业者本身性格要过关,要具备不屈不挠的坚韧精神外,李新建针对科学家和企业家两个身份特点提供了一个新视角,“科学家往往是撞破南墙不回头,但企业家往往会在考虑很多因素的基础上,相互妥协。创业者应对不同困难、不同社会环境的应急性和灵活性很重要。创业者一开始可能是科学家的逻辑,讲求创新精神,从基础创新到使命驱动的环节,我一定把它做出一个技术、一个产品,但到后面做成企业家或者创业者的时候,应该要有所调整或者改变。”
鲍毅认为,“企业家跟科学家的差别还体现在scope上,科学家是工者,一个专业上的千雕万琢。企业家更多是一种精神。有的科学家可以是伟大的企业家,但有些科学家是做不了伟大的企业家。我们这些所谓有价值的资本,没有钱是万万不能,但光有钱也没有用。我们希望在他们从科学家蜕变成企业家的过程中形成一些助力。”
鲍毅进一步解释了这种助力,“我觉得是帮助他们找到或者是逐渐地培养出三种核心素质。第一是格局,今天的科技投资是复合型的,它不再局限于单一赛道。以光刻机科技为例,一张小芯片,从材料学到光学,需要足够大的格局承载使命,带领伙伴,去产学研投、境内境外合作。第二是视野,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看到的是一个科技成果的出现,但成为企业家以后就要看得更远,看到这个产品的市场、资本在哪,国家的大政方针和世界科技趋势如何。只有具备这样的视野,才能‘从一朵花到一整个花园’,成为平台甚至生态。第三是坚持,做一个企业家、创业者,一定要有九死一生、誓死不归、舍弃一切的精神。如果一遇到困难,就想着‘我还可以回去教书’、‘明天就去大公司’,有这样的想法是无法成功的。你需要带领我们,你需要披荆斩棘,你需要看到最远的地方,带着所有人去到哪里,包括跟随你、伴随你成长的资本。”
“创业是团队行为”。厉伟从团队的角度分享了自己对科学家精神和企业家素质的理解,“我们经常把团队简单分成三角形,在三个点上发力。第一个突破点是左边这个有棱有角的角,表示创新,创新一定是有棱角的、敢于突破的、是不守规矩的。第二个支撑点是团队,在画图的时候我们通常用一个圆来代替,圆的特点是同等面积周长最短,象征着我们是不是花了最少的成本把人才拢在一起。这两个点要汇到最终点上,是领导者,画图时用圆角的方形表示。方形象征领导者要横平竖直,坚守原则和底线。圆角象征着领导者要足够包容。这个三角组成了一个团队,支撑起整个企业或产业。”
创新创业的热土,为什么会是在深圳?站在技术创新、大势与人才的交汇点,答案呼之欲出。
李新建认为,“我觉得深圳最吸引人的是开放包容的心态和市场化服务的意识,在各大城市中首屈一指。另外是创新的营商环境,吸引了大量科学家创业者到深圳来展业、创业。”
“深圳的包容开放性让许多不可能成为了可能”。在鲍毅看来,“深圳是一个立体的存在,它让你能够把使命型、情怀型以及务实型、回报型等多种产业项目结合在一起,通过它高效、包容、开放的环境去‘百鸟朝凤’,朝的是科技发展的‘凤’,朝的是伟大复兴的‘凤’。”
“一个好的idea就像一颗种子,种子发芽需要水分,需要呵护,防止它被虫子咬掉,过程中还要修枝,到后面如果有些时候还需要嫁接,这些都需要不同时段的人,最终还需要人才帮他把果子卖出去。这意味着这个大环境要适度的风调雨顺。” 厉伟用种子类比企业,形象地回答了“为何是深圳”这一问题,“深圳政府自己会调节气候,企业需要的时候它下雨灌溉、刮风授粉,要结果的时候帮你施肥。深圳政府已经可以说是国内‘小气候’管理得最成熟的政府,这就是深圳吸引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