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听见我们的声音

以下内容转载自《南方日报》
采写:孙颖 潘欣宇 

在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几架无人机装载着外卖盒子在低空有序穿行,在3公里半径内购买商品从打包完成到无人机送达降落点预计不超过15分钟;东部通航公司开通2条固定直升机航线,短途高端商务、空中婚礼等新场景服务走热……深圳正向天空要发展空间。

低空空域的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不断被挖掘释放,“低空经济圈”正孕育万亿级的市场空间,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要引擎。

应时而动,2023年,建设低空经济中心首次被写入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也将制定《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作为重点立法项目。

“深圳发展低空经济有着独特优势,深圳也有率先打造低空经济样板城市的有利条件。”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讲席科学家、低空经济研究中心负责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世鹏说。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低空经济研究中心勇闯“无人区”,提出将低空空域从“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的理念,指出从“可通达”空域转变为“可计算”空域,进而成为“可运营”空域的实现路径,并进行相关技术攻关。去年11月,集纳上述内容等发布的《低空经济发展白皮书——深圳方案》,引发国内外强烈关注。

低空经济为何“热”起来?深圳发展低空经济有何优势和挑战?又如何让低空空域从“可通达”到“可计算”再到“可运营”?李世鹏日前接受《南方日报》专访进行了详解。

 

抢抓低空发展机遇,将带来超万亿级产业集群

南方日报:从“外卖从天而降”的无人机物流配送,到空中“飞的”航线开辟……今年以来,深圳低空经济崭露头角,热度非凡,对此,您如何看待?

李世鹏:其实早在2010年出台的《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就强调深化低空空域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近些年我国低空经济之所以“热”起来,从供给端来看,有政企携手助力垂直起降飞行器、载人飞行器等技术的不断突破,也有应用场景的不断被发掘和拓展,让低空飞行从“小众”变为“大众”。

从需求侧来看,一线城市面临发展空间被压缩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而低空载人技术实现点对点飞行,提高通行效率,以及无人机实现快递配送、应急救援等日常需求之举,皆是突破地面交通的限制,解决人地矛盾的重要切口。此外,各类低空飞行器也可应用在安全监控、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场景,赋能城市管理和治理。

总体来说,深圳发展低空经济恰逢其时,既有科技进步的驱动对具体刚需应用场景的探索,也有无人机产业的支撑,更有政府一系列政策推动。抢抓低空发展机遇,将带来一个包括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的超万亿级产业集群。

 

发展壮大低空经济,必须构建“可计算空域”

南方日报:目前发展低空经济面临怎样的挑战?

李世鹏:核心的挑战是如何支撑以“异构、高密度、高频次、高复杂性”为特征的大容量融合低空活动,并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实现低空经济规模化、可持续、高质量的快速发展。

低空空域是一个远未被充分开发的自然资源,蕴藏着甚至超过土地资源的巨大经济价值,其不仅仅是承载低空飞行的物理空间,更应成为实现新型商业和社会价值的生产要素。建设统一的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将低空转变为可计算空域,则是发展壮大低空经济的首要前提和必由之路。

南方日报:“可计算空域”为何重要?又如何实现?

李世鹏:构建“可计算空域”是开展各类低空活动、发展低空经济、制定法律法规的基础,也是低空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必然结合点。将低空空域数字化成可计算空域,充分发掘低空空域的价值,创建生活工作新范式,开拓经济发展新空间,也是我们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低空经济研究中心的重点工作。

我们设计与研发的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ILAS,就是为了实现空域的可计算,构建“管服一体化”的系统平台,协助政府空管部门实时精准管控,赋能运营企业创新应用场景。这个系统可比作一个“空路网”,通过全数字化运行,精准掌握低空在飞飞行器的情况,从根本上解决传统低空空域使用频次和效率严重不足等问题。

为了助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中心也在开展多项研究,包括空域可计算性的前沿理论研究;空域与航路规划、设计与仿真平台;超大规模飞行器协同飞行算法与规则等等。

南方日报:您提到发展低空经济,建设低空领域各项基础设施也很重要。对此,您有何建议?

李世鹏:低空经济不仅仅包括各种低空飞行器,还包括低空领域的各项基础设施。我认为要加强低空调度指挥系统、地面站和起降点等物理基础设施和CNS+X等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它们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提高低空经济安全性和运行效率的核心保障。

 

深圳发展低空经济,“天时地利人和”

南方日报:具体而言,深圳在发展低空经济上有何优势?

李世鹏:深圳发展低空经济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四十多年来,已经从“改革之城”成长为“创新之城”。有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敢为人先的深圳精神、丰富多样的低空自然环境、头部企业及初创企业丰富多彩的规模化创新应用场景等。也正因为深圳坚持“场景为王”,催生产业集聚,从而推动体制机制的改革,才有了如今完整强大的产业链支撑,这都是深圳率先打造低空经济样板城市的有利条件,当然也有像我们这样的科研机构提供的技术助力。

更重要的是深圳市政府以前瞻性眼光进行战略布局,并在政策、资源等方面支持低空经济发展。比如今年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低空经济中心,打造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也将制定《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作为今年立法重点项目,力求破解无人机空域使用的管控存在“无法可依”、低空空域资源利用不足等问题,以立法助推深圳低空经济产业“高飞”。

 

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各方共同推动

南方日报:《低空经济发展白皮书——深圳方案》发布后引发关注。你们认为深圳发展“低空经济”的路径该是怎样?

李世鹏:路径就是利用现代数字技术,以SILAS为核心,建设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来解决低空活动中的诸多挑战,为“异构、高密度、高频次、高复杂性”的大容量融合低空活动提供保障,让低空经济安全可控地实现规模化、可持续、高质量的快速发展。我们相信,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将低空空域从“可通达”变为“可计算”,进而变为“可运营”,能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上述白皮书发布后,很多城市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引用相关研究成果或寻求合作,近来也有很多学术研讨会也将低空经济作为主题,掀起了低空经济发展的新热潮。我们希望白皮书能为深圳发展低空经济汇聚更多的智慧和力量,为其他城市发展低空经济提供参考。也期待更多的同行和我们一起勇闯低空经济的“无人区”,在低空产业相关国际标准、规则制定中赢得话语权。

南方日报:对想要掘金低空经济的城市,还有哪些建议?

李世鹏: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各方共同推动,开展空域确权与可计算空域的前沿理论研究,建设数字化的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启动多场景的产业化应用试点,推进多种技术深度融合、自主可控和世界领先。

作为科研机构,我们会做好低空经济及相关技术研究,助力城市发掘低空空域价值,开拓经济发展新空间。我们也会利用各种机会分享我们的探索实践,发挥科研引领作用,如5月28日即将与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AIRS)联合主办低空经济研讨会;6月1—3日将在世界无人机大会主办低空经济论坛;今年底将主办第一届国际低空经济发展大会等,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持续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和技术的发展。

观点|李世鹏:抢占低空经济先机,构建数字“高速空路网”

日期:2023-05-26
  • 分享:
以下内容转载自《南方日报》
采写:孙颖 潘欣宇 

在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几架无人机装载着外卖盒子在低空有序穿行,在3公里半径内购买商品从打包完成到无人机送达降落点预计不超过15分钟;东部通航公司开通2条固定直升机航线,短途高端商务、空中婚礼等新场景服务走热……深圳正向天空要发展空间。

低空空域的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不断被挖掘释放,“低空经济圈”正孕育万亿级的市场空间,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要引擎。

应时而动,2023年,建设低空经济中心首次被写入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也将制定《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作为重点立法项目。

“深圳发展低空经济有着独特优势,深圳也有率先打造低空经济样板城市的有利条件。”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讲席科学家、低空经济研究中心负责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世鹏说。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低空经济研究中心勇闯“无人区”,提出将低空空域从“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的理念,指出从“可通达”空域转变为“可计算”空域,进而成为“可运营”空域的实现路径,并进行相关技术攻关。去年11月,集纳上述内容等发布的《低空经济发展白皮书——深圳方案》,引发国内外强烈关注。

低空经济为何“热”起来?深圳发展低空经济有何优势和挑战?又如何让低空空域从“可通达”到“可计算”再到“可运营”?李世鹏日前接受《南方日报》专访进行了详解。

 

抢抓低空发展机遇,将带来超万亿级产业集群

南方日报:从“外卖从天而降”的无人机物流配送,到空中“飞的”航线开辟……今年以来,深圳低空经济崭露头角,热度非凡,对此,您如何看待?

李世鹏:其实早在2010年出台的《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就强调深化低空空域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近些年我国低空经济之所以“热”起来,从供给端来看,有政企携手助力垂直起降飞行器、载人飞行器等技术的不断突破,也有应用场景的不断被发掘和拓展,让低空飞行从“小众”变为“大众”。

从需求侧来看,一线城市面临发展空间被压缩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而低空载人技术实现点对点飞行,提高通行效率,以及无人机实现快递配送、应急救援等日常需求之举,皆是突破地面交通的限制,解决人地矛盾的重要切口。此外,各类低空飞行器也可应用在安全监控、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场景,赋能城市管理和治理。

总体来说,深圳发展低空经济恰逢其时,既有科技进步的驱动对具体刚需应用场景的探索,也有无人机产业的支撑,更有政府一系列政策推动。抢抓低空发展机遇,将带来一个包括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的超万亿级产业集群。

 

发展壮大低空经济,必须构建“可计算空域”

南方日报:目前发展低空经济面临怎样的挑战?

李世鹏:核心的挑战是如何支撑以“异构、高密度、高频次、高复杂性”为特征的大容量融合低空活动,并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实现低空经济规模化、可持续、高质量的快速发展。

低空空域是一个远未被充分开发的自然资源,蕴藏着甚至超过土地资源的巨大经济价值,其不仅仅是承载低空飞行的物理空间,更应成为实现新型商业和社会价值的生产要素。建设统一的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将低空转变为可计算空域,则是发展壮大低空经济的首要前提和必由之路。

南方日报:“可计算空域”为何重要?又如何实现?

李世鹏:构建“可计算空域”是开展各类低空活动、发展低空经济、制定法律法规的基础,也是低空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必然结合点。将低空空域数字化成可计算空域,充分发掘低空空域的价值,创建生活工作新范式,开拓经济发展新空间,也是我们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低空经济研究中心的重点工作。

我们设计与研发的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ILAS,就是为了实现空域的可计算,构建“管服一体化”的系统平台,协助政府空管部门实时精准管控,赋能运营企业创新应用场景。这个系统可比作一个“空路网”,通过全数字化运行,精准掌握低空在飞飞行器的情况,从根本上解决传统低空空域使用频次和效率严重不足等问题。

为了助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中心也在开展多项研究,包括空域可计算性的前沿理论研究;空域与航路规划、设计与仿真平台;超大规模飞行器协同飞行算法与规则等等。

南方日报:您提到发展低空经济,建设低空领域各项基础设施也很重要。对此,您有何建议?

李世鹏:低空经济不仅仅包括各种低空飞行器,还包括低空领域的各项基础设施。我认为要加强低空调度指挥系统、地面站和起降点等物理基础设施和CNS+X等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它们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提高低空经济安全性和运行效率的核心保障。

 

深圳发展低空经济,“天时地利人和”

南方日报:具体而言,深圳在发展低空经济上有何优势?

李世鹏:深圳发展低空经济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四十多年来,已经从“改革之城”成长为“创新之城”。有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敢为人先的深圳精神、丰富多样的低空自然环境、头部企业及初创企业丰富多彩的规模化创新应用场景等。也正因为深圳坚持“场景为王”,催生产业集聚,从而推动体制机制的改革,才有了如今完整强大的产业链支撑,这都是深圳率先打造低空经济样板城市的有利条件,当然也有像我们这样的科研机构提供的技术助力。

更重要的是深圳市政府以前瞻性眼光进行战略布局,并在政策、资源等方面支持低空经济发展。比如今年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低空经济中心,打造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也将制定《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作为今年立法重点项目,力求破解无人机空域使用的管控存在“无法可依”、低空空域资源利用不足等问题,以立法助推深圳低空经济产业“高飞”。

 

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各方共同推动

南方日报:《低空经济发展白皮书——深圳方案》发布后引发关注。你们认为深圳发展“低空经济”的路径该是怎样?

李世鹏:路径就是利用现代数字技术,以SILAS为核心,建设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来解决低空活动中的诸多挑战,为“异构、高密度、高频次、高复杂性”的大容量融合低空活动提供保障,让低空经济安全可控地实现规模化、可持续、高质量的快速发展。我们相信,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将低空空域从“可通达”变为“可计算”,进而变为“可运营”,能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上述白皮书发布后,很多城市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引用相关研究成果或寻求合作,近来也有很多学术研讨会也将低空经济作为主题,掀起了低空经济发展的新热潮。我们希望白皮书能为深圳发展低空经济汇聚更多的智慧和力量,为其他城市发展低空经济提供参考。也期待更多的同行和我们一起勇闯低空经济的“无人区”,在低空产业相关国际标准、规则制定中赢得话语权。

南方日报:对想要掘金低空经济的城市,还有哪些建议?

李世鹏: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各方共同推动,开展空域确权与可计算空域的前沿理论研究,建设数字化的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启动多场景的产业化应用试点,推进多种技术深度融合、自主可控和世界领先。

作为科研机构,我们会做好低空经济及相关技术研究,助力城市发掘低空空域价值,开拓经济发展新空间。我们也会利用各种机会分享我们的探索实践,发挥科研引领作用,如5月28日即将与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AIRS)联合主办低空经济研讨会;6月1—3日将在世界无人机大会主办低空经济论坛;今年底将主办第一届国际低空经济发展大会等,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持续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和技术的发展。